产业扶贫不能只重生产而忽视市场,帮扶不能滋养“等靠要”思想
打好脱贫攻坚战,要采取稳定的脱贫措施,建立长效扶贫机制。只有这样,才能实现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、不再返贫。
目前,产业扶贫在脱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地方政府根据区域优势,有的发展蔬菜种植,有的发展牲畜养殖业等,这些产业发展与农户短期收入直接挂钩,能够完成建档立卡户的按期脱贫任务。但实践中,有些地方还存在盲目跟风、不求实际的倾向,甚至只注重短期,而忽视长期。比如,只注重生产而忽视市场,出现大量农副产品滞销。地方政府要建立脱贫后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,让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去,这是防止贫困群体脱贫后再返贫的有效手段。
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,随着新农合等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筑,得到有效改观,但是仍然没有杜绝。不少农村家庭缺乏健康意识、医疗常识,即使有某种慢性疾病,只要没有明显症状,一般都没有防治的打算。一旦发病,病情往往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,这时就需要一笔较大的开支。虽然报销比例与救助资金都提高不少,但是,自己承担部分哪怕占比较低,贫困户也很吃力。对此,就需要研究建立一套慢性病预防、治疗及管理的扶贫长效机制。这是防止深度贫困发生以及未来共享美好生活的基础。
近年来,国家及地方出台了各种针对建档立卡户的帮扶政策,加上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扶,使少数贫困户产生了“等靠要”的思想,只等输血,不愿造血。更有甚者,达到脱贫标准,却不愿意退出贫困行列。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,就是让贫困户产生内生动力,这是思想的扶贫,是精准脱贫过程中的硬骨头。
此外,对农村中的另一群体——非建档立卡户,也应该适当考虑。比如,有的地方实施易地搬迁,让建档立卡户没有投入过多的成本,就直接搬进了新房,这容易让周边的非贫困群体产生心理失衡。在扶贫过程中,也应该建立一套能够既帮扶建档立卡户脱贫,也适当兼顾非建档立卡但也谈不上富裕的农户的有效机制。
(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昌海)